酒是李白的一生,明月也是李白的一生。他嗜酒如命,也常寄情于明月。虽说酒贯穿了他的一生,在临死的时候也喝醉了酒,可他最终是为了追月而投入水中,怀抱着他心中的明月,永远地沉睡在江水里。这个饱含异质、风华绝代的诗人,用尽一生来歌唱明月,甚至以抱月长眠的方式终了此生。明月啊明月,她凝着李白太多太多的情感,她是李白仅有的真正知己,更是李白从头到尾能够依赖的唯一的依靠,生如此,死亦如此。
且先说说他最著名的那首《静夜思》吧。那里的明月饱含着最浓郁的感情便是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她不再是以往的温柔可人,这时候的明月是冷的,是薄凉的,是不能给予他半分慰藉的。寒凉的月光洒进他的屋里,铺在他的床前。天穹之下仿佛只有明月和他相伴,而那月又离他是那么的遥远。他负手而立,孤寂与悲苦勾勒并填满他的背影,他不发一语,沉默无声。他写下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句子,使后人认为他真的拒绝根的存在,将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可谁又有资格去轻易地断定,远行的蒲公英就一定不会思念故土的一草一木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望着的真的只是明月吗?他从明月里看到的是他的故乡。当酒意散去,夜幕来临之时,清冷月晖笼罩下的他,不再是白日那个背负盛名的大唐传奇诗人,他只是一个小小的、漂泊流浪在外的游子他思念他的故乡了。可他那孕育了无数人杰,有着奔腾的野马、裹着雪的巍峨山脉和猎猎作响的旌旗的家乡,离他实在是太远太远了。他与故土的路途是何其漫长啊!于是,他把他对家乡无限的思念都寄放在这小小的明月上,渴望并盼望着能够得到家乡的回望,让这轮明月装满着一个游子关于家的所有复杂情感。
再谈一谈那首《月下独酌》。那里的月盛着李白满满当当的愁绪。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置身于一望无际的烂漫花海里,却只能独自饮酒,倘若此时有知己相伴,那该多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将酒杯举向了明月,想要邀请他这位常年陪伴的知己一同饮酒。他借酒消愁,将所有的不快与烦闷尽数说给明月听:说他一生胸怀壮志凌云却无用武之地,说他明要平步青云却又跌回谷底。也许那时的他正像个孩子般对着明月哭啼,他把他的委屈,把他的苦楚都掺杂在眼泪里,全都诉说给月亮听。这又是何其孤独,又何其令人悲叹啊!想他一代风流诗仙,最终竟只能对月诉愁,究竟是他太过单纯天真,把一切都想象得如他诗歌那般干净纯粹,还是世人太过险恶,官场太过黑暗?这问题的答案,现在的我们知道,那时的明月也知道。在他纵横的泪水和弥散于天地间的酒气里,他将他的估计、他的悲凉、他的郁郁不得志和他的壮志难酬全都融在明月里。他歌,他舞,只为排解心中忧愁,而那明月始终都在天上望着他,陪着他。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也是他的名句,是他送别远谪的友人王昌龄时所写。明月已不单单是他的知己了,还成了传达他感情的信使。他借明月,欲把对友人左迁后前途的担忧与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一一寄给将前往远方的友人。他愁他叹,可他非王侯将相,身无半点儿实权,他有的只是朝堂上起不了什么作用的诗名和埋藏在心胸中永远无法释放的志向。他无法拉住远行的友人,也无法许下太过郑重的承诺。李白是中国式的游侠,他重情义重到了骨子里。他知道,友人的左迁意味着王昌龄将遭到更多的苦难,这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山险水急,路遥无期,他的友啊,不知这一去此生还可能再相逢否?他心怀对社会的不满,越是华丽繁盛的表象就越能掩盖住肮脏恶臭的内里。可他何处言,岂敢言?纵然他天真烂漫,在他的世界里黑白是分分明明的,可他也知道,有些话说得再有力度也无济于事。无奈之下,他只得将愁怨一同告诉明月,望这位知己将他的愁心带给他牵肠挂肚的友人,带给后世人。
那一夜的明月,比往日沉重了许多。
李白的一生是酒,但更应该是明月。他吟月、诵月,他喜月、痴月,他生命的尽头是月。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诗仙,把他大半的感情都融进了明月里,或喜悦,或哀愁,或悲叹,那悬挂于苍穹之下的皓月,或许是千年来最懂得李白的吧!